※ ※ 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暨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全 ※ ※ 文化部中国乡协主管的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及《华夏丹青》杂志社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书画名家 > 焦子生 >

石鼎茶香待客来 —“惜时草堂”焦子生漫记 

时间: 2014-11-28 17:45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点击:
石鼎茶香待客来 

                  —“惜时草堂”焦子生漫记 文 圣心

    三两好友,一壶清茶,围炉促膝而坐,谈古论今笑语欢声萦绕耳畔,这种闲适惬意画面似乎离当今紧张快节奏的社会已相当久远,但在焦子生的“惜时草堂”却是较为常见。 

在茗香中慢慢的走近焦子生,感悟他博纳古今、聚采众长、深厚的文化底蕴,体味他平和静敛的人性魅力。

初识,一杯清茶

得遇子生兄前已久闻其名,知道他是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又是本地书画名流,在我们老家河北一带是知名人物,很遗憾一直机缘未果不曾相见。初识是今春在生兄工作居住的“惜时草堂”。

步入惜时草堂,第一映入眼帘的便是何海霞先生题写的“惜时草堂”匾额,张士增的巨幅水墨“江南梁柱”悬于中堂,对联则是中国定瓷大师陈文增先生的题赠的联语“笔追四海千帆影;墨点云霄一雁痕”。客厅是古董的老红木雕花门楣,“延年益寿”汉瓦一枚高悬正中。古瓷旧玉罗列于百宝阁里,赵望云、沈鹏、欧阳中石等大家的作品恰到好处点缀于屋中各处,匠心独具。

厅中转角沙发环绕茶海,友人相赠各地名茶居中,在这里可以品尝到极品香茗,甚有较茶庄过无不及之势。丰富的悦色小点陈列周匝,随处皆显示出主人好客之谊。既享受到轻啜香茗的情调,又兼有小快朵颐口腹惬意。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着淡淡茗香,二者和谐见雅,相得益彰。

围炉虽非古时烧煮之石鼎,但围坐周遭浸于茶香,氛围丝毫不谛于高山流水之兴。徜徉其中,颇有回归古时瀑下听涛,临风赏松的诗意境界。喉中香茗辗转,身体松散,自觉已有几分飘飘仙意。

初面,子生兄貌甚为腼腆,众人高谈阔论时他多在静听,偶尔应之,出口成章,引经据典,颇有点睛之功。谈至兴处,兼具手足之舞,颇具童真味道。子生家嫂嫂亦是性情中人,与生兄少年一同制玉,相恋缔结秦晋。与嫂嫂交谈则更有一番趣味,用博闻广识形容她毫不为过,其言语间豪气颇具男儿气概,与生兄可谓琴瑟相合,真是天作良缘。

饮茗至醇,话语酣畅时,诸多经典于他口中串联出一个个精彩故事来,引人入胜,同样典故在此听来别有一番韵味,深触人心。子生兄虽属文弱书生外型,但性格爽朗豁达。兴致来时一趟形意拳秀出,招式间形神极具大师风范,流露出燕赵男儿的慷慨豪情。

谈笑间方觉子生兄自古文经典时事论著,至诗词歌赋国术佛学,文治武功涉猎广博,学识底蕴之深厚令人高山仰止。相形之下甚感自己浅显无知,有似白丁。不觉中时间已在茗香中飞速流逝,尊嫂便引古语曰:“白驹过隙”。看来,酒逢知己千杯少,茗香挚友亦醉人。

躬身琢玉

子生兄出生于书香之家,幼年便学习琢玉。琢玉之人不但要惜玉识玉,还需有画家的卓识真知,方能设计构图立意不俗。生兄曰:一但感情倾注于这块昆仑块垒,与它有了心灵的交流,才能充分表达出内心情感。这也许便是最初“惜石草堂”的来历。古人云:“玉,皆有通神之玄妙”,意为玉石皆秉承天地灵性,把玩久了会与主人心意相通,自古有“佩玉辟邪”之妙说。

子生兄师承多位大家。曾随黄胄先生学习中国画与古玉收藏理念,随杨伯达先生学习古代玉器鉴赏,随赵承楷先生学习书法及考古,在中国国家画院张士增工作室学习重彩写意及艺术理论。

谈及对艺术道路的影响,生兄言:“在多年制玉生涯中,对我精神状态与艺术观念影响最巨者,首推同乡长安画派领袖、一代宗师赵望云先生。生自幼崇尚赵先生,在少年时,忘年师友张月樵先生就讲过许多赵望云先生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众多良师益友的教诲推携,本人的勤勉好学为其制玉作画奠定了坚实基础。子生兄将先天独特的审美视角、夯实的理论实践基础结合众家之长,使琢玉之功及作品好评蜚声海外。

琢玉需超常的耐心和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过硬的刀工,刀法即笔法,要有制玉如作画的思想。雕玉力求古朴庄重、用刀起落圆润平稳,将心中思想结合炉火纯青的技艺,才能勾勒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或物,并赋予它们灵魂与独特韵致。子生兄玉作历年来多次荣获全国业界评选金奖,银奖,深受权威专家喜爱肯定,广获好评。

观子生兄大作,莫不惟妙惟肖生动传神,令人心生爱慕,不忍释手。玉本已吸收山川日月之精华,兼有生兄绝技雕琢,赋予它们丰富文化内涵及生命,使之呼之欲出,可称鬼斧神工矣。流连于此,感叹世间如此美好事物能合二为一,真乃人间一大快事。

子生兄将传统文人画及民间美术之奇融汇一炉,开创推出了中国北方巨型玉山子琢制风格技法。其制玉如作画的新艺术思想体系,在中国当代玉雕界形成了自己独特风范和艺术流派。代表作有山子《群贤雅集图》、《商山四皓图》、摆件《洗象图》等等。各地玉友纷至沓来观摩学习,其制玉手法、构图章法竞相仿效,影响了众多制玉者思想。生兄的声誉亦使海内外诸多玉商趋之若鹜,争相竞购其玉作,以能有幸收藏子生兄作品为荣。生兄的制玉理念及创新技法极大推进了玉雕界的发展,成为业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喜生兄玉雕作品之文化品味,更赏其爱玉痴情,谨题“人玉涵融”匾额,以示鼓励。

品茗同时,不但可欣赏到美轮美奂的玉雕,还可聆听到玉文化传奇故事、深度的专业理论点评及识玉、辨玉方法,可谓收获巨丰。

                  书画平生

观子生兄画作:一为人物、二为山水、三为花鸟。每画必题诗其上,是文人画风范。

人物画题材多以古籍人物故事进行创作。代表作如老子出关、竹林七贤、米颠拜石等。观其画作,浓浓禅意迎面而至,犹如醍醐灌顶,心瞬间清凉下来,可谓深具写意大家之范。其中《吃茶去》、《竹林七贤》俱是人物画经典。

山水画或清新温婉或浓烈重彩,偶有悠游其间的人物点缀,点睛之效跃然而出。花鸟画则在写实、写意之间游转。实,则以假乱真;意,则神贯画面、直抵心海。观生兄所作《荷塘清韵》便如身临其境,穿梭于摇曳莲群,自己亦如仙子飘逸。

在了解到我皈依佛门、持戒修行时生兄即兴挥毫泼墨,一幅意境幽远的《吃茶去》须臾跃然纸上。古朴天真的小童,石鼎上烧煮着的茶壶蒸腾出缕缕热气,仿佛人已然进入画中,身心俱沐浴在茶香之中。此种心境只可意会。生兄修行静悟之意皆融于笔墨,想必只有佛缘深厚,心无罣碍者方可尽悟。

生兄之惜石草堂距赵州柏林寺颇近。素喜赵州和尚“吃茶去”之禅风,已知身无挂碍、放下便是。

因崇尚竹的高风亮节,羡慕神仙逍遥自在,生兄创作出多版《竹林七贤》,借画言志。古人云:“学无先后,达者为师”,生兄之功底修为已至大家矣。 

谈及近年对自己书画之提携影响,生兄曰当论山西师范大学赵承楷先生最多。谈起先生,兄嫂面有激动之色,对赵先生人格学问、道德文章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感佩其为人淡泊名利,耿介正直,我亦感同身受。赵先生年近古稀,然好学之功为吾辈所汗颜。“人以群分”,藉此,已能悟到生兄能保留此种纯真,并身体力行真挚礼敬回报恩师,是彻悟,亦是本性使然。

“以人为鉴可以正言行”,生兄可称人生路上一卷好书、一面明镜。

   心香净土

用罢午餐,生兄言要带众友观自然之美。一行人遂来至“三子庄园”。

一座古式青石牌楼威严矗立于路旁,穿过牌楼瞬间世界转换,喧嚣已与此隔绝。两侧是仿古屋舍,右侧十数步余醒目的“天赐纯嘏”隶书匾额嵌于一院落门楣,字体遒劲洒脱,灵气飘逸,一看便知书法境界已临巅峰。两扇古榆木门虚掩,推开门映入眼帘是生兄所绘“竹林七贤”的影壁,这便是生兄与兄长共研经典之处。院内竹林掩映,曲径通幽。潺潺流水贯穿于整个院落,鱼儿嬉戏其间。墙边杏树上金黄的杏子缀满枝头,院内的田园气息又兼具了南派园林风格,很是恬适愉悦,霎时返璞归真之感占据脑海。我虽出身郊野,但院落设计如此清雅尚属首见,心底不禁暗暗折服。

呼之为“三子庄园”,一是生兄的长兄焦子训,仲兄焦子明,与焦子生兄弟三人常于此谈碑论帖,品茶悟道;二是因此处原无定谓,便自作主张暂且称之。

长兄书房内,左手硕大书案上几幅墨迹未干的隶篆书法,右边方桌上是古朴的茶具,屋内墙饰简洁明快,很是舒适。诸位落座,生兄为众人把盏斟茶,在此幽雅之所饮茶自是别有一番风味。

在饮茶时方知二位兄长亦擅长书法,且颇有建树。院门匾额即是长兄焦子训所题,再观两位兄长,不禁刮目。在诸友瞻仰二位兄长书法大作之时,生兄手执书卷,刹那便进入书中境界,神情专注似是不食人间烟火,很有飘然之风。

赏二位兄长佳作,长兄遒劲有力,仲兄重韵隽永,生兄则书画俱佳,三人合作可谓珠联璧合。

茶过三巡,生嫂提议到荷塘赏荷,众欣然前往。

廊榭环绕一池荷塘,亩余大小,池内清莲朵朵,迎风摇曳。走廊外是花开争艳的紫藤及鸢尾。即便这样炎炎酷暑,在廊内亦可安之若素,生兄常在此写生,静修。众友皆在次流连忘返,有感兄长匠心独具,缔造出如此清静之所。称此世外桃源,定不为过,虽不及陶老先生所描述武陵之源广袤,但浮华世界能有此一隅静心修行,夫复何求?

昔日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可见知近之人对己言行影响甚深。贤妻、良兄、益友环绕生兄,成全并保留了其心中一片净土。

石鼎茶香待客来

“呼童洗砚书新句,石鼎茶香待客来”是生兄《吃茶去》常用词句,既是胸臆豪气抒发,亦是质朴静敛真性。

关于玉雕界与书画界的好评,生兄如是说:“屈指算来,琢玉生涯近卅载,书画业已廿载有余。碾玉、书画本我所好,无意于功名,高友相助推重而已。”由此可见生兄之散淡平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能令生兄茶桌上作陪者多为各方文人雅士,具腹满经纶。手不释卷,惜时如金是生兄现状,亦是“惜时草堂”之由来。

生兄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壶清茶,可清心涤浊,围炉交友,亦可以学人所长,补己之短,是为生活上品矣!

如著名评论家西沐老师论子生兄:“散淡平和养逸气,喝茶亦能出学问”。

我亦有歌赞子生兄:

文心琢玉出天然,揉色浸神透笔端。

博采古今众妙法,集长于己挥毫宣。

不羁凡尘琐,淋漓行世间。

 

把盏清茗香溢远,围炉挚友笑语酣。

散亦为道真性情,自在堪比画中仙。

大悟参无物,照彻颠倒颠。

                                      成鑫于京华松语堂

                                            2010.8.8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网站 | 联系我们 | 会员章程 | 组织机构 | 法律声明
  主管主办:文化部中国乡协艺术发展中心  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  www.gbshy.com
Copyright©2008-2009 37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13019341号-1